依然“老爷车”,国足换血为何如此艰难?
  来源:kaiyun官网登录入口  更新时间:2024-03-29 03:39:22
  
  

2019年亚洲杯,老爷车38岁的国足郑智压阵、33岁的换血冯潇霆、肖智、为何赵旭日和31岁的此艰蒿俊闵进列、70岁的老爷车里皮统军的国足,因其29.3岁的国足平均年龄,成为当届赛事最高龄的换血球队,也被《足球周刊》等国内媒体冠以“老爷车”的为何名号。

四年过后,此艰出现在全国球迷们眼前的老爷车,仍然是国足一台锈迹斑斑的“老爷车”。本届亚洲杯,换血中国队的为何平均年龄高居29.7岁,赛事第二。此艰30岁及以上的球员数目,达到了11人。自己们感叹34岁的张琳芃防守威慑不同往昔,痛惜32岁的武磊门前嗅觉大不如前,叹息34岁的吴曦中场运转依然无可替代时,不难得出一个结论:两届赛事之间,中国队的更新换代几乎是完全失败的。

是什么偷跑了国足的四年?

【失去的不止四年】

2019年亚洲杯豪赌四强失败后,郑智、赵旭日、郜林等人淡出,大批出生于1989年的球员进替。然而,这批伦敦奥运会适龄球员,更多地只是扮演了“自然接替者”的角色,国家队各线的核心位置,仍被老将所把持。

正常而言,在征战2022年世界杯预选赛时,正值25-27岁黄金年龄的1995-1997届球员,理应成为国家队的核心力量,辅以少数的老兵和小将。然而翻阅国足名单发觉,在先后经历了三位主帅的上一个世界杯周期,仅有刘洋、韦世豪、张玉宁、朱辰杰、戴伟浚、高准翼、王子铭、李帅、明天、巴顿、邓涵文、高天意几位适龄球员进选,算得上站稳脚跟的,又只有刘洋、韦世豪、张玉宁、朱辰杰和戴伟浚寥寥数人。其中,前四人在2019年四十强赛开始前就有过国家队履历,戴伟浚又是转籍而归。换言之,过去四年,中国队都没有自主培养和提拔一位年龄合适、又能稳定立足国家队的青年球员!

谈及换血,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“无人可用”。但究其根本,在于国内极度缺乏赛制完善且合理的青少年竞赛体系,导致许多起点不低的优质苗子,在后天发展不顺。曾在杭州绿城执教过的日本主教练冈田武史评价称,“中国的职业球员比赛能力还不如日本的高中生。”

这番话究竟是何意呢?长期跟随各级国字号南征北战的记者马德兴解释称,由于在青年队时期缺乏足够的高质量比赛作为积累,上到一线队后才能“补课”,这就是中国球员普遍存在的“晚熟”困境。30岁的中国球员,累计的比赛经验,在韩日或许仅仅相当于24、5岁的球员。这才是中国国家队平均年龄为什么要大于韩日、换血进程也总是屡屡滞后的原因所在。

【耽于金元足球】

至少在青年队阶段,中国队尽非“无人可用”。过去十年最被瞧好的1995、1997两届国青,支援国家队的潜力远不止刘洋、韦世豪、张玉宁和林良铭四人。然而,昔日备受期待的雏鹰们,并未如愿一飞冲天,究竟原因何在呢?

许多人都会怪及金元足球的时代背景,以及导致年轻球员身价和待遇畸形偏高的U23政策。这当然是不可回避的一大原因。U23政策出台后,以韦世豪、杨立瑜为代表的留葡球员纷纷回流国内,并被新东家许以高薪。不可否认,确实有部分实力足够突出的年轻球员,离开了政策保障依然能够踢上比赛。但是对大部分U23球员而言,这张保护伞,在赐予他们一个温室的同时,也消磨了他们提升自自己和外出闯荡的勇气。用韦世豪的话归说,“中国的这个环境,钱太多了。”

此外,在金元足球的刺激下,一些俱乐部片面追求短期战绩,盲目信任能够提供即战力的中生代球员与尚有余力的老将,堵塞了年轻球员的上升渠道。对年轻球员的使用,或成了应付任务式的“跑过场”,或不顾其技术特点,将其作为工兵消耗使用。如此浮躁的环境,又怎能锻炼出具备接班实力的后备力量呢?

【人祸作乱】

但是,疯狂烧钱的时代背景,并非国家队换血不顺的唯一替罪羊,“人祸”因素同样值得反思。2018年10月,中超联赛收官阶段激战正酣的同时,足协忽然宣布组建55人的U25“国家男子足球集训队训练营”,包括多名已经可行在俱乐部获得一定出场时间的国奥国青球员,诸如山东泰山的姚均晟、江苏苏宁的张晓彬等人。

直到2019年2月,历经前后长达106天的部队军训、高原集训和海外拉练,国家集训队在静默中草率收场。如今,国家集训队的过往几乎无人提起,但是这一举措对许多正值涨球期的年轻球员而言,却是实打实的伤害。球员们忽然被强制脱离了正常的训练和比赛节奏,转进大量体能拉练,当时的国足内部人士甚至透露,在此期间“原则上不动球”。更何况,集训队几乎无休的时间安排,让球员们的2018赛季被人为拖长,身体和心理上都极度疲惫。在回队后,球员们也错过了完整的冬训,进而影响了新赛季的备战。

2019赛季开始后,不少俱乐部都反映,上赛季被抽调之前逐渐进步的年轻球员,新赛季仿佛“不会踢球了”。尤其是被抽调的95一代球员,2019赛季本该是他们脱离了U23政策保护伞后,凭借表现谋得位置的关键年份,原本符合规律的换代进程,却被外力粗暴干涉甚至打断。一通折腾过后,球员自身状态大不如前,俱乐部也在用人时充满疑虑,实在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。

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,过去的2023赛季,此前闪耀的蓉城双子星胡荷韬与木塔力甫,同样在国字号的长期集训“折磨”后,回到俱乐部后失去了主力位置,偶有登场也表现平平。常言道,人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,但是在中国足球这个异于常理的世界,在无尽的教训中反复循环,似乎才是挣脱不出的宿命。

【换血平台的缺位】

当然,谈及近几年的中国足球,非正常状态的时代背景,总是一个难以回避的因素。2020年至2022年间,除了世预赛和东亚杯两项正式比赛,国家队没有约战哪怕一场热身赛。不管主教练是谁,不管选人用人水平如何,都很难在离开热身赛检验的情况下践行自己的思路。至于在洲际赛事正赛上“练兵”,2011年的高洪波已经用兵败下课的教训,证明了这一想法有多荒诞。
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此前三年中国杯、熊猫杯等各项赛事的停办。虽然国字号的参赛成绩终究备受诟病,但是客观而言,这几项赛事确实提供了一个具备一定质量的练兵平台。3年6场中国杯,共计15位新人亮相国家队,最年轻的是时年21岁的汪晋贤(2017年),最年长的也不过是29岁的谭龙(2018年)。在中国杯完成初登台的诸位球员,也不乏尹鸿博、高准翼、谢鹏飞等日后得到国家队主帅认可之辈,证明这项赛事的平台价值尽非鸡肋二字足以抹杀。

过去三年,受限于种种客观条件,各自国字号尤其是征战十二强赛的国家队,不得不用长期集训这一有违体育科学规律的方式维持战力。封闭单调的环境,外加现实的战绩压力,主教练很轻易对现有阵容滋生依靠心理。此外,哪怕是主教练能够顶住压力放手练兵,也有现实的无奈:2001届国奥等梯队,因为各自年龄段的比赛任务,很难放手让主力上调国家队。

【瞧不见的舆论枷锁】

倘若热身赛正常,国足就一定能完成顺利换血吗?或许也不容乐观。国足的正常换血进程,屡屡被外界舆论的噪音干扰。2019年,里皮曾在6月的热身赛期间大量召进新人,等到9月之后,国家队又重回老将当道的面貌。此后有报道指出,当年3月中国杯热身赛惨败后,中国足协之上的更高层,就已经决意不与里皮续约。

当一位有意推动国家队新老交替的世界级名帅,都会因为热身赛的战绩而遭到否认,继任者们哪还有勇气力行换血?一旦因为练兵导致战绩波动,铺天盖地的“丢人现眼”“影响下届世预赛分档”等骂名,主教练和有关方面能够承受吗?当国家队老将当道时,舆论指责其用人死板无能;当国家队力求革新时,舆论又不满其割舍老将不顾成绩。在畸形的社会舆论环境下,国家队的换血进程,便成了一个横竖都要挨骂的死循环。

【结语】

加西亚-马尔克斯在《百年孤独》结尾时写道:“羊皮卷上所载一切,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。”一句话,彻底翻篇了一个家族的百年。然而,就像最后一位奥雷里亚诺永远无法跑出困住自己的房间一般,国足的换血进程,也在年复一年地原地踏步,就像那纸羊皮卷一样,终究无法破译出答案。

四年又四年,自己们还有多少时间和人才可行浪费?